在互联网与金融业交叉融合等大环境下,货币市场基金(MMF)的设计更科学、交易更便捷、功能更完善,迎来了新一轮快速发展期。参照美国货币市场基金规模最大时约占存款总量十分之一估算,中国货币市场基金规模可达10万亿元。但其仍存在孕育成长与创新的空间,企业现金管理需求是未来货币市场基金可以分食的另一块巨大奶酪。目前中国企业闲置资金主要投向协议存款、理财产品等,这些产品收益高于活期存款,但流动性相对欠缺。专业的企业现金管理市场尚处于起步阶段,目前已有基金公司推出“企业版余额宝”产品,未来满足不同细分需求的企业MMF产品将有望进入快速发展期。一旦企业存款转化为MMF形成趋势,将对银行负债端造成更深远影响。一般认为,银行存款中“存贷挂钩”的长期企业存款比居民存款更为稳定、不易流失,构成了银行存款的“护城河”。如果未来大规模转为MMF,银行存款规模、结构等将产生较大变化。此外,与中国现有的主流MMF相比,美国的MMF还具有签发支票、转账付款等支付功能,中国MMF未来仍有创新空间。
在货币市场基金的推动下,中国利率市场化的进程正在形成“小额先行、加速推进”的独特市场化路径。目前中国已推出的大额可转让存单仅限银行间市场的机构投资者,个人和企业大额存款并未实现利率市场化,而MMF快速发展率先实现了小额资金的利率市场化。中国规模最大的MMF“余额宝”人均持有金额仅4307元,显示目前中国的MMF是典型的小额活期储蓄替代品。
此外,目前中国监管部门整体上对互联网金融有更为开放、包容的态度,以及来自银行积极主动地应对都将进一步加速利率市场化。因此,在利率市场化进程中,货币市场基金发挥着存款的“平行线产品”竞争作用。
中国货币市场基金虽然有着广阔的市场前景,但风险也不可忽视。基金管理人应高度重视货币市场基金的流动性风险。MMF多用于日常现金管理,或作为不同投资品种转换期间的临时资金存放,常被投资者视为安全产品而忽视风险。当同业市场出现波动,机构投资者往往第一时间赎回MMF,或在不同MMF产品间套利,造成“踩踏”。MMF管理人面临更高的投资者申赎带来的风险,对流动性管理水平也有更高的要求。金融危机暴露出流动性风险和利率、信用等其他风险间的密切联系,应注意控制期限错配敞口,充分估计可能出现的流动性缺口。
静态流动性监管指标“存贷比”面临考验。在MMF快速扩张的背景下,储蓄存款变身同业存款,“存贷比”达标正在成为不可能完成的任务。银行无论放任“存款搬家”,还是将存款引入合作的MMF,都面临来自存贷比指标的压力。如果继续固守该指标,将进一步推动银行扭曲的监管套利行为。建议逐步引入更为动态的净稳定融资比率(NSFR)、全面流动性评估(CLAR)取代这一静态指标。
未来满足不同细分需求的企业货币市场基金产品有望进入快速发展期,货币市场基金的支付功能也有待进一步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