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改协商周期要有个谱
    某公司连续两次刊登公告延期披露股改调整方案,在长达20多天的沟通期内,协商结果迟迟未能公告,这是股改以来比较少见的。

  有关部门出台的《上市公司股权分置改革管理办法》,为了提高股改效率,加快股改进程,大幅度压缩了股改操作时间。将此前由试点期间,自公告进行改革试点之日起征集流通股股东意见,开始沟通协商,改为自相关股东会议通知发布之日起开始进行。这样安排可以使改革周期缩短为30天左右。

  管理层大幅度压缩了股改操作时间,加快股改的进程,目的是降低投资者持股的时间成本,提高股改的效率。显然,上述公司光协商沟通结果就连续延期,股改周期30天左右是难以达到了。

  由于股改的复杂性,不同公司可能会碰到不同的协商结果。当然不可能用同一种时间标准来作硬性规定。股改周期越短,对投资者持股的时间成本越有利,股改的效率就越高。在沟通协商中的分歧越大,久拖不决提高的是流通股的持股时间成本。

  即不愿给流通股股东让利修改股改方案,又迟迟不披露协商结果,肯定是一种比较不负责任的行为。建议有关部门给股改沟通协商设置一个供股改公司参考的时间周期,对超过规定期限的,交易所应对其进行适时提醒制度,以敦促其尽快披露股改调整方案。不能反复延期公告披露,置股改的严肃性于不顾。对长时间不公布协商结果,置投资者利益不顾的行为,要予以一定的警告及处罚,来维护规章制度的严肃性。



 
网站导航 | 公司简介 | 法律声明 | 诚聘英才 | 征稿启事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举报专区 | 信用承诺
欢迎访问证券之星!请点此与我们联系 版权所有:Copyright © 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