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的市场,有两件事情很有意思。
一件是:中小企业板中的苏宁电器,主板中的振华港机、海油工程、中兴通讯、中集集团、贵州茅台、同仁堂,这些近年来弱市中的强势股齐齐下挫,而且有的交投活跃,放出较大的成交量。另一件是:某只自七、八年前上市以来,就一直走势强劲、坚挺异常的股票,在收盘前最后二十分钟,被突然打至跌停———全天成交量,不到一百万股。
市场的价值,就在于为风险的买卖提供了流动性。流动性,是股票的生命。而上面提到的这两类股票中的投资者,为了获取流动性,所需要付出的代价,完全不同。从股东构成来看,那只突然被打至跌停的股票,其2004年末的前十大流通股东,皆为“自然人股东”,类似的情形,这些年来,我们已经见得不少了———此类股票的“强势”,往往是以牺牲流动性作为代价,而一旦它要重新寻求流动性,就需要付出极其高昂的代价。
与其形成对比的是,资料显示,截至2004年底,振华港机被47家基金持有、中兴通讯被40家基金持有、同仁堂被35家基金持有、贵州茅台被32家基金持有、上海机场被53家基金持有。你说它是抱团取暖也好,囚徒困境也好,作为一个群体,基金的投资取向有共性,但个性也不容抹杀。几十家基金,进进出出,波动难免,头寸紧裕时有变化、价值判断往往不同,不管这些股票的未来走向如何,有一点可以肯定:目前流动性尚在。有人进行过测算:按招商银行目前的持股情况(被42家基金持有),不管任何一家机构突然卖出它所有的持股,都不可能将其打至跌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