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资杂谈]"做大做强"与"做大做杂"
    近年来,整体上市与资产注入成为市场关注的热门话题。一方面这是提高上市公司质量的需要;另一方面,在经历了两年的大牛市,上市公司高企的股价要想获得支撑,也需要上市公司这种外延式的大发展。虽然从上市公司及其大股东的角度来说,整体上市与资产注入或许可能带有其他的目的;市场对整体上市与资产注入往往也只是注重对题材的一种炒作,但“做大做强”应是整体上市与资产注入最根本的宗旨所在,否则,整体上市与资产注入也就失去了真正的意义。

  “做大”与“做强”应该是密不可分的。如果只是单纯地“做大”,把上市公司弄成一个庞然大物,那么,这对上市公司的发展来说,是没有什么好处的。如TCL集团是近几年来首家整体上市的公司,在2004年整体上市后,由于融资了24亿元的资金,因而盲目做大,分别成立了TCL-汤姆逊电子有限公司与TCL阿尔卡特合资公司,开发欧洲市场。结果TCL集团大是做大了,但却没有做强,并导致公司出现巨额亏损,企业发展陷入困境,投资者损失惨重。所以只做大而不做强,这样的企业是没有多少发展前途的。

  从近年来上市公司整体上市与资产注入的情况来看,总体情况还是不错的。通过整体上市与资产注入,一些上市公司的主营业务明显做大做强,上市公司的效益也明显提高。不过,笔者也留意到,有的上市公司的整体上市与资产注入,在做大做强上市公司的名义之下,实际上是在使上市公司成了一个“大杂烩”,上市公司是否真的能够因此“做大做强”很令人担心。

  最近某公司公布的资产重组方案就是这样一个令人担心的方案。本来,该公司是一家主营业务非常鲜明的公司,主营自来水的生产与供应,而且多年来,该公司的业绩始终保持着稳中有升的势头。但令人困惑的是,这样一家有着不错发展前途的公司,也起哄着搞起资产注入来了。根据该公司最近公布的定向增发方案,公司将采用向控股股东定向增发与支付现金相结合的方式,收购控股股东所拥有的环保业务与房地产业务,使公司在现有水务的基础上,一步跨入城市环境保护和房地产两个新领域。

  不可否认,环保业务有着较好的发展前景,而房地产市场更是目前整个中国社会的热点,上市公司进入这两个领域也许有自己的考虑,但上市公司必须要认真面对的问题是在“做大”的同时,如何“做强”。以笔者之见,“做强”最重要的是要做强上市公司主业,提高上市公司在主营业务上的竞争力,使上市公司的主营业务有着更好的发展前景。而如果通过整体上市或资产注入,把一些与上市公司主营不相关的业务注入到上市公司中来,与上市公司主营业务的做大做强没有丝毫关系,那么,这就不是“做大做强”,而是“做大做杂”了。
 
网站导航 | 公司简介 | 法律声明 | 诚聘英才 | 征稿启事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用户反馈
欢迎访问证券之星!请点此与我们联系 版权所有:Copyright © 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