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验心得]我的基金投资之道
    ◇陈健 

  我和父亲都是1997年开始炒股的,一起经历了红红火火的牛市和惨淡不堪的熊市,辉煌时手中的股票曾经翻了四五倍,而低谷时不但将盈利部分全部赔光,连本金也所剩无几。2004年,我们终于无法忍受漫漫熊市的煎熬而斩仓出局,并发誓从此金盆洗手不再"染股"。2005年4月,一次偶然的机会,我买入了我的第一只开放式基金,牛刀小试尝到了投资基金的甜头,一年后,父亲在我的极力怂恿下也积极参与基金投资,从老股民变身成为新基民。

  八年股民、两年基民、近十年资本市场的摸爬滚打,我们一家的投资故事让我悟出了些许基金投资之道:

  第一,要坚持长期投资。2005年4月,上证指数跌破1000点,当时银行正在推销华富竞争力基金。抱着试试看的心态我买入了4万份华富基金,买入后基金净值一路下滑,最低一度跌至0.79元。2006年4月,股市的春天悄然到来,华富基金一路小幅上扬,涨至1.12元时,我迫不及待地办理了赎回,扣除认购赎回费后投资收益率接近10%,心里别提那个美了。可是,现在的华富基金累计净值已经达到2.5元,回过头来看,如果当时能够坚持长期投资,那么4万份的基金就能赚6万元啊。第一单基金给我的教训就是,持有基金要有足够的耐心,买入自己看好的基金后要坚持长期持有。有了这样的信念,我给自己定下"规矩"---只要股市基本面没有大的变化至少持有三五年。在随后的日子里,我先后认购了华夏回报二号、华夏优势等多只基金,并遵循"规矩"坚持持有至今,在不到一年的时间内,两只基金都获得了丰厚的回报。

  第二,不要逢新就买。父亲是个不折不扣的新基民,与当初只买新发行基金的我一样,坚决不碰高净值基金,老人的理由很简单---太贵了!我给父亲算了一笔账,各拿1万元投资于2元的老基金和1元的新基金,分别购得5000份和10000份,假设两只基金的市场表现一样,经过一年基金净值都获得了30%的增长率(即老基金累计净值达到2.6元,新基金累计净值达到1.3元),那么,一年后赎回两只基金都能获得13000元,在同等条件下,投资新老基金所获得的收益是一样的!我又向父亲列举了购买新基金的诸多劣势:有3个月封闭期、没有过往业绩可供比较、从零开始建仓、在基金热销时要进行比例配售,等等。固执的父亲虽然表面认同,但对于市场上新基金的抢购潮很是困惑,难道大家都是傻子吗?事实胜于雄辩,2007年4月10日上投摩根内需动力开始发行,父亲取出10万元参加认购,比例配售后购入10944份,而我则于当日用2万元购入心仪已久的华夏红利基金,以1.664元成交购入11870份。一个月后,父亲的上投摩根内需动力净值1.0157元,收益率1.57%,而我的华夏红利净值达到1.965元,收益率18.1%,真是不比不知道,一比吓一跳,在真实的数据面前父亲终于心服口服了。

  第三,要构建适合自己的基金组合。也许因为祖上航海的遗传基因,年近七旬的父亲有着一股敢作敢为、勇担风险的闯劲,在缤纷多彩的基金品种面前父亲几乎来了个照单全收。从2007年3月起,父亲在不到1个月时间内用10万元先后买入了华富成长趋势、国海富兰克林基金、广发小盘、嘉实主题、上投摩根内需动力、华安中小盘等10只股票型基金。当远在故乡的父亲打来电话夸耀他的赫赫战绩时,我不禁愕然。手头同时持有多只基金是很多新基民的通病,他们美其名曰"分散投资"。诚然,投资组合理论告诉我们"不要把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但只有一双手的投资者是无暇顾及放在多个篮子里的鸡蛋,更何况,有些"篮子"未必适合存放易碎的鸡蛋!作为风险厌恶型的老年投资者来说,父亲应当将目前持有的股票型基金赎回50%-70%转而投资风险相对较低的配置型和债券型基金,只有选择了适合自己的投资组合,才能确实做到规避风险、实现投资目标。

  最后,要尽情享受快乐投资。在选择基金作为投资对象的同时,我也选择了一种新的生活态度,那就是快乐投资,让钱为自己工作!买入基金的最大快乐就是放手让专业的基金经理人去打理我们的财产,它既不需要每日盯盘、掌握技术分析方法、心情跟着K线图起起落落,也不需要去了解公司的基本面、在庞大的年报、季报中捕捉任何影响股价波动的信息,更不会经常为买高卖低而懊悔不已,所有这些费时费力的事情都交给基金经理人。而我和父亲则享受着基金净值稳步上扬的快乐,并简单幸福地生活着。

  更丰富更精彩的内容欢迎登陆中国上市公司资讯网理财学校http://www.cnlist.com/School/查看新股(基)民入市指南、看盘技巧、实战经验、高手秘笈、主力研判、家庭理财、技术分析、创业故事...应有尽有!
 
网站导航 | 公司简介 | 法律声明 | 诚聘英才 | 征稿启事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用户反馈
欢迎访问证券之星!请点此与我们联系 版权所有:Copyright © 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