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金理财]三年只持有一只基金
    西安吴先生是为数不多的理性投资人之一。大学毕业后在建行工作已将近4年,4年中无数只基金通过建行渠道发行,而他却一直近乎偏执地只认上投摩根基金的品牌,上投摩根中国优势基金是他一直持有的唯一一只基金。而在这种无法理解的执著背后,很大程度上缘于他长久以来的“摩根情结”。由于工作原因,他涉猎了不少投资类书籍,这当中,关于J.P摩根的尤其使他着迷,他对J.P摩根帝国从创业以来缔造的种种金融传奇如数家珍。但是,选择基金不会因为对这家公司有情结,基金就会表现最优秀,他选择上投摩根,除了对一个品牌的情结,背后其实还有着一个金融从业者开始理财蹒跚学步的故事。

  初识基金:

  居然还有这种好东西

  2004年初,吴先生在营业厅从事柜台业务,当他看到无数储户排起拥挤的长龙把银行营业部大厅挤得水泄不通,却只为了把钱存入需交纳20%利息所得税的教育基金时,职业的原因促使他开始寻找一种更优的投资渠道。一个偶然的机会,他在建行报中发现了当时最为火爆的某基金公司发行的价值增长基金。2004年3、4月份,股市上冲到1700点时,这只基金净值最高涨到1.53元,随后的下跌行情也只跌了百分之十几。这种高收益跟银行存款利率相比具有极大的吸引力。“世界上居然还有这种好东西。”他想。

  2004年8月,上投摩根中国优势基金通过建行销售,公司总经理王鸿嫔亲自到陕西推广。吴先生也到会场听了讲座,旋即被王鸿嫔所讲的投资理念和她自身的传奇经历深深吸引。中国优势基金发行首日,他动员他的同事和他在交通银行的朋友认购。他买了10000元,其他的同事和朋友都各买了几千元。

  买了基金之后,他知道基金投资的对象也是股票,于是,有意无意地开始关注股市,并开始尝试自己买一点股票。与一般的投资者不同,他是因为买了基金,才开始关注并参与股市。然而,参与股市的经历,显然不如他买上投摩根中国优势基金那么令人愉快。一来由于忙碌的柜台业务,根本无法上网,买股票也要通过电话交易。二来他其实并不懂股票,也没有相关的消息源。他买的第一只股票,是在一份报纸的角落里看到的股评。抱着试试看的态度,他买了一点,但第二天亏损后就毅然出局。这次小小的亏损经历,让他明白投资不能盲目,也许可以侥幸地赚一次“傻”钱,但这种侥幸毕竟不能持续。只有弄明白为什么一项投资是正确的,才能体会到快乐。

  长期持有基金:

  不为投资所累

  吴先生快人快语,言辞幽默。“我有些做投资的朋友,买了基金或者股票,每天频繁交易,副业比主业干得还累,遇到市场波动就愁眉苦脸,担惊受怕。”他说,“这有啥,难道中国经济有问题吗?没有。难道中国股市会崩盘吗?也不会。既然如此,即使短期亏损,又能亏损多少钱呢?”他认为那些买了基金之后就整日为基金所累的人很可笑。“既然选择了自己信任的管理人,那就别去管投资上的事情。涨跌波动让专家去处理。”他还很自豪地告诉记者,现在只要在他们营业部谈到中国优势基金,没人不会提起他的名字,因为他不仅是他们营业部第一个认购中国优势基金的人,而且是唯一一个持有至今的人。

  在2005年的熊市行情中,中国优势基金净值一度跌到0.91元,有的同事和朋友开始抱怨他,他告诉他们,“我们做的是中长期投资,在目前的下跌行情中,这只基金的表现已相当好了,只要坚持持有一定会有收获的。”2005年下半年中国优势基金净值涨到1.04元,一个朋友卖掉了手中的基金,2006年上半年涨到1.14元时,又有同事卖掉了手中的基金。之后就不断有人善意地提醒他赶快卖掉中国优势基金。这样的话听多了,他就反问,“你卖掉基金打算把钱放在哪里?存活期或者定期?”有人给出答案说,“买一只新基金。”

  “在目前的上涨行情中一只新基金会做得更好吗?你有什么理由证明一个新基金公司、新基金经理比中国优势基金更好,以至于值得你付出2%手续费的代价?”一直以来他都把这句话说给那些想“换手”的基金持有人,既然选择的这家基金公司过去业绩很好,那为何要花费手续费去重新换一只不了解的基金呢?

  因此,纵然有无数只基金发行,吴先生却近乎偏执地抱住最初的唯一一只基金不放,他这种弱水三千、只取一瓢的做法,除了品牌情结以外,更多的是一种长期以来的信任。吴先生唯一的一次交易,就是将现金分红改为红利再投资。他当初投入的10000元目前市值超过了36000元。

  更丰富更精彩的内容欢迎登陆中国上市公司资讯网理财学校http://www.cnlist.com/School/查看新股(基)民入市指南、看盘技巧、实战经验、高手秘笈、主力研判、家庭理财、技术分析、创业故事...应有尽有!
 
网站导航 | 公司简介 | 法律声明 | 诚聘英才 | 征稿启事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用户反馈
欢迎访问证券之星!请点此与我们联系 版权所有:Copyright © 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