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像广东人煲老火鸡汤要慢慢地熬才能熬出汤的香味一样,基金也是需要长长久久的“捂”才能“捂”出钱的铜臭。这是李太经常和朋友开的理财玩笑。
作为一名家庭“煮”妇的李太太,虽然只有30出头,但却在证券市场已经折腾了五六年了。在经过了几年熊市的血泪磨练之后,李太终于成功地由在股海中追涨杀跌的小股民变为一名悠哉游哉的“基民”———基金投资者。
今年,看到自己账户中的基金收益都在80%以上,李太也忍不住想和大家一起分享起自己买基金的心得。
从货币基金、债券基金起步
2003年时的股市还非常低迷,李太就在寻找更好的理财出路。当时,许多银行都推出了人民币、外币理财产品,李太也买了一些,但是这些产品的流动性都不强,一般封闭期限都在半年以上。
2004年,她接触到了货币基金,申购赎回都免手续费用,而且收益率还长期保持在3%以上,对理财天生敏感的李太意识到这是一种很好的现金管理管家,比放在银行里强多了。于是,一下子就买了十几万的货币基金。虽然收益不高,后来年收益还下降到2%左右,但是拿着比银行一年期定期存款还高的收益,又能随时赎回,把她给乐坏了。
就像下厨研究清远鸡、湖南鸡、湛江鸡等不同鸡肉肉质的区别一样,李太把当年学烹饪的激情照葫芦画瓢投入到研究基金中去,终于开始了解到基金有不同的类型:有主要投资于债券的债券基金,有主要投资于股票的股票型基金,有开放式的,有封闭式的……
虽然还是一知半解,李太却对债券基金相对稳定的收益非常感兴趣,2004年,当她注意到嘉实债券基金在债券型基金里的业绩排名非常靠前时,她就购买了一部分嘉实债券基金,靠着这些稳健的产品,李太在2004年也保持了5%以上的年收益。
牛市开始转战股票型基金
从2005年下半年开始,A股开始好转。李太这时充分感受到了货币基金流动性的好处(她的一些朋友因为买了信托类的产品,虽然收益高2%、3%,但到期之前却难以拿回来)———马上开始赎回,并开始逐步加仓购买股票型基金。
玩基金已经有两年多了的李太,投资股票型基金仅一年多,但却归纳总结出自己的一套心得:
1、买基金前先“四看” 喜新更喜旧
李太买基金前有个“四看”原则,一是看基金公司的规模、实力、品牌等;二是看基金经理,经理稳不稳定,过往履历怎么样;三是看基金业绩,净值增长情况如何,分红怎么样,历史业绩情况等,四是看基金重仓股,大概揣摩一下这个基金投资的风格和风险。
和喜欢追新的投资者相比,李太显然更恋旧,持有的几只基金不是广发基金公司的基金,就是易方达、南方等老牌基金公司的基金。即使是购买新基金,李太也比较喜欢优先考虑那些老基金公司发行的基金,比如去年她买的广发聚丰新基金也是广发基金公司属下的。
李太认为,这些老的基金公司有丰富的经验积累和较大的规模,基金产品也比较完善,而且很多基金在以往的2-3年的历史中都保持了比较好的业绩,如广发、易方达期下的几只基金,净值增长在近几年排行都很靠前。历史不能代表未来,但至少可以降低未知的风险。对于一些净值高的基金,一些投资者往往不敢买,而李太却认为强者恒强———“净值高、增长快,那说明盈利能力强!”
2、发挥网上优势
如今网络发达,许多基金公司都会使用银行的网点进行代销,网上银行也能完成各种开户和购买基金的流程。李太基本是在家里用网上银行进行基金的操作的。
由于各个银行代销的基金也有一定差别,李太目前主要选择招商银行、工商银行网上银行进行操作,虽然覆盖面还不是特别全,但已经能完全满足她买的基金的需求了,银行家数太多,拿她的话说是“烦,会犯晕”。
不过,李太提醒新手要注意:同一个户主,一家基金公司是不能同时在两家网上银行进行开户的。有一次,李太在招银网上银行已经开了广发基金的户,结果资金在工商银行账上,想在工行多开一个广发基金的户却没有开成,耽误了两天的时间。
3、“煲鸡(基)”秘籍:坚持到底
美国最具传奇的基金经理人彼特·林奇有这样一句名言:“买基金跟减肥一样,决定最后结果的是耐力,而不是头脑。”
虽然李太不知道彼特·林奇是谁,但持有基金的耐心和她自己减肥的耐心还是不相上下的。
买一只基金的手续费比股票贵多了,一般都在2%左右,如果买卖太频繁,短期内基金涨不上去,倒贴的是手续费。加上目前市场正处于牛市,所以李太给自己定的目标是,股票基金只要买进,没有意外情况,持有都要在1年以上。
作了基民之后,李太的心态好了很多,不再为市场的一点波动而心惊肉跳,也能静下心来去作别的事情。
今年6月开始大盘震荡时,李太对自己的基金采取不闻不问态度,四处看楼、做美容、健身,终于重仓迎来新的一波行情。对于未来的行情,李太比较乐观,认为大的趋势一旦形成,行情就要走几年,所以会一直持有。当然,她也会根据市场情况进行适当调整。
在目睹了基金的大涨后,李太的耐心也随着基金净值继续增长,并且决定取消了今年圣诞到香港“血拼(shopping)”的计划,拿她的话说是,“目前感觉做基民的乐趣比作购物狂的乐趣大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