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期指价量变化进行短期择时 指标失效有七原因
    

  价格发现是股指期货最主要功能之一。除期指盘中对指数具有显著价格发现作用外(领先1-2分钟较为显著),期指能否更早地“预知”短期指数走势,进而指导现货市场投资、构建现货及期货市场交易策略,也是市场关心的问题。我们主要从期指开盘定价、现货收盘后的盘后定价、价差、主力持仓、市场成交与持仓等角度,分析能否对短期市场走势(尤其是T+1日)做出判断。

  第一,基于期指对沪深300指数开盘的提示作用。通过期指开盘涨跌判断当日指数开盘涨跌的平均成功概率约80%、近期更高。尽管隔夜美欧市场涨跌对主力合约及沪深300指数涨跌的平均预测成功概率约为50%,但8月份预测效果较好,超过65%。

  第二,基于期指对沪深300指数短期涨跌的预测。通过期指盘后涨跌预测次日沪深300涨跌的效果较好,概率为59.3%。特别是8月份预测成功概率显著上升,IF1008为主力合约时,其预测成功概率高达81%。利用该指标构建交易策略(预测上涨即对指数做多、下跌对指数做空),累计收益率为27.4%,而同期主力合约下跌-13.7%。

  对中金所公布前20大会员持仓量变化的分类分析(我们将前20大会员分不同集合进行探讨:前5大、前10大、前20大和全面结算会员等)发现,从预测概率及预测稳定性看,基于前20大会员净持仓变化的预测效果较好,时间上,以对T+1日沪深300涨跌的预测效果最好。

  3、基于主力合约价差、持仓、成交对短期指数涨跌的预测。如果基于单一指标判断,价差变化的预测显著占优,而成交量、持仓量变化的预测准确率较低。在基于单一指标的检验中,以1日趋势即T对T+1日沪深300涨跌预测的准确性和稳定性最好。在多指标联合检验中,主要考虑各指标同向变动的情况。从结果上看,多指标(如基于价差成交持仓的联合判断)对沪深300预测的准确性,总体概率高于单一指标。

  如何解释价量指标的判断失效?比如,我们以前20大会员净持仓为例,我们发现:(1)合约到期日前后,预测效果不够稳定,移仓时间、规模与交易行为的不确定性,使得该指标的预测打折扣,如6月合约到期日前后5天连续判断错误(这样的情形并不多见);(2)市场阶段、基差变化、投资者参与度(如入市比例与交易头寸)影响投资者行为(如套利、alpha与套保等),而这将直接影响主力合约的持仓变化。如,当某些交易日出现基差放大(例如大于1%)时,且伴随卖单增加,可能为套利行为介入,此时判断可能失效;(3)有时需要结合持仓的变化幅度,有时当持仓量变化很小,对市场的短期判断也会失效。但从我们的统计来看,基于显著持仓量变化的判断准确概率并未明显提升;(4)多空方的持仓变化水平也会影响预测有效性,毕竟,投资者参与度更高、持仓量越大,越能体现主力的看法;(5)长假效应的影响,目前尚不明确,但从期指上市以来的部分短假来看,似乎五一前后的判断错误率更高。值得注意的是,伴随中秋和国庆长假,9月合约到期后,10月合约仅有11个交易日,长假效应对投资者投资行为、以及基差变化很可能产生影响;(5)净持仓变动无法充分反映即时的国内宏观基本面信息、外围股市等因素的影响;(6)我们仅判断了短期市场的方向,而未判断幅度,事实上,在判断失效的交易日中,有些交易日的涨跌幅度很小(当然,判断正确的交易日,也存在同样的情形);(7)主力也会发表错误的看法,毕竟,目前市场的参与度还有待提升,机构才刚刚进入,股市主力投资者尚未大量介入等。

  基于其他价量指标的判断也是如此。总的来看,上述变量作为投资者行为的结果,在作为判断短期市场走势的指标时,需结合多种因素进行使用,而非机械判断。

 
网站导航 | 公司简介 | 法律声明 | 诚聘英才 | 征稿启事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用户反馈
欢迎访问证券之星!请点此与我们联系 版权所有:Copyright © 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