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市妙文]地大的利空 天大的利好
    一曲高歌,万山红遍。

  而在欢天喜地的过去这几天里,大大小小,所有的市场参与者,可能也都在亢奋不安地探讨着同一个问题:不太可能就这样反转的,那么反弹的高度在哪里?是2300?2500?还是2800?话里话外的意思当然还是,看着差不多,就得跑!

  也难怪,开年以来的飞流直下四千点已然让人魂飞胆破,更何况格老所说的“百年一遇”正如集结中的风暴黑云压城。这样的时刻,即便是出天大的利好,也总是让人觉得还在危墙之下,岂敢高枕酣睡!

  市场是理性的,还是非理性的?相信每一个投资者都在这刻骨铭心的几个月里找到了答案。就在上周四的一次业界聚会上,当有专家言之凿凿说会跌回1300点时,与会者都面面相觑无言以辩,因为无数历史经验已证明,在极度恐慌的心理支配下,似乎真是一切皆有可能。一位以价值投资著称的机构人士对此也忧心忡忡:这样的反常是否反过来说明,相当多数的人对中国经济的中长期预期很悲观呢?

  对资本市场来说,这可能注定是一个属于利空的年份。内忧外患,加上世界级的天灾,所有这一切不利因素的指向,都让人担心二三十年顺风顺水、大涨小回的中国经济,是否正面临一次较大的波折;而“潘多拉匣子”打开后放出的庞然大物,更加剧了失衡天平向下的倾斜度。

  在这样的环境里,任何利好都不值一提,反向思维却大行其道。不管有多少公司公告预增,都只不过预示它业绩见顶后会有更剧烈的下滑;如果油价上涨,说明通胀在进一步加剧,反之则表明全球经济衰退已成定局;而宏观调控微调转向的前几次明显信号,也离奇地被市场以更猛烈的暴风雨所淹没。具有讽刺意味的是,一贯以理性标榜的机构投资者,这次竟被整个市场指责为非理性情绪的主要推手,在恐慌中轮番杀跌。

  然而,说千道万,利空和利好也都不是什么似有若无的凭空臆想,而是实实在在的市场力量,其作用最终要反映在上市公司业绩的损益上,也自然应该反映在市场价格的变化上。那么,我们是否也该回头评估一下利好的价值了呢?

  宏观经济讲起来太玄不敢造次,但起码10%左右的增长速度还在,发生恶性通胀的可能性已大大降低,而国内消费的增长趋势也尚如人意,压力较前期有所缓解已是不争之事;微缩一点,就说前几天遭遇严重踩踏的金融股,公告表明雷曼、国际等对其的影响顶多也就能算个毫发之损,而政策调整也远不足以明显影响其业绩水平和良好的运行态势,近期中资银行踊跃出击参与国际银行业并购,其实就是其最好的“体质”证明。

  撇开制度安排上的大小非问题不谈,现在剩下最大的利空要算是对上市公司业绩下滑的预期了。对企业来说,其实全球经济衰退也可看作是一场更大范围的宏观调控。笔者今年初夏曾密集走访十多家已融入国际市场的强势企业,涉及金融、地产、电器、通讯、新材料等多个行业,它们的态度出人意料地一致,那就是欢迎宏观调控,因为每一次宏调都会使它们的市场占有率出现一次跃进。面对这次国际级的洗牌,肯定不乏中箭落马者,但中国企业过往的竞争优势就真的荡然无存了吗?试问有谁能借机替代中国制造?既然寰球同此凉热,我们现在要认真思考的是否应该是,有没有可能将这次大冲击演变成一次深化发展的大机遇呢?

  上周五三大救市政策出台后,笔者随即走访了两位投资界的重量级人物。其中一位正在打点行装准备出国,他说今年以来每三个月就去漫游一次华尔街,想实地看看有没有什么事情可做;另一位则显得对市场的走向成竹在胸,他认为政府出手最大的意义就在于,用行动表明了政府对中国经济的前景有信心,这样对恢复投资者信心非常有利。同时也从另一个层面上表明,现行政府宏观经济管理机制是有能力克服和修正制度障碍和自我认识局限,实现自我更新的,这对于我们这样一个脱胎于计划经济的资本市场来说尤其重要。

  其实,反弹也好,反转也罢,纠偏之后,相信市场总是会回到经济晴雨表的运行轨迹上的。但如果这一轮内外交织、“百年一遇”的风暴结束之后,中国的投资者以及市场管理者能真正找到几分作为世界经济大国一员的融入血液的自信心,那对资本市场来说,恐怕才是一个天大的利好!
 
网站导航 | 公司简介 | 法律声明 | 诚聘英才 | 征稿启事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用户反馈
欢迎访问证券之星!请点此与我们联系 版权所有:Copyright © 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