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资杂谈]你习惯了吗?
    华宝兴业动力组合基金基金经理 刘自强

  经典的经济学理论告诉我们,价格是供需决定的。而在大多数成熟的产业中,需求的变化常常是很稳定的,因此对行业的跟踪主要集中在供应上就足够了。但是,在投资品的世界里,这个逻辑是完全失效的。在这个世界里,我们既搞不清需求,又确定不了供应。

  决定投资品的需求和供给的是市场预期,更简单点说,是投资者的心理。股票的供应量是多少?不是IPO或大小非,也不是流通市值,而是在这一时刻,所有投资者准备卖出股票的总和,你能确定有多少吗?需求也是一样,在市场持续上涨的阶段,赚钱效应会不断吸引资金进入,钱,根本不是问题。但是,一旦赚钱效应消失,甚至不断出现亏损的情况下,就别再拿市值与居民存款的比例说事儿了。没有人愿意入市的时候,钱再多也不是需求。

  如果说预期决定价格,那我们就应该好好对预期进行一下分析。经济学家总是会说,预期是理性的。也许是吧,从美国这样的成熟市场来看,理性的成分确实较多。次贷风潮席卷了金融行业,但美股也就跌个20%就企稳了。受影响大的金融股跌得多点,可一点不妨碍钢铁、机械之类的行业大涨。不过,在理性预期理论出现之前,大家都认为预期是适应性的,我想,这才是人们内心深处最本能的预期模式吧。适应性预期说起来比较深奥,大白话一点,就是---惯性。股票天天跌,于是大家都预期还会继续跌;房价天天涨,于是大家就觉得以后也不可能再跌回去了。在一个缺少成熟度的市场里,理性的投资者总是最痛苦的,因为他靠价值判断来决定投资策略,而市场却在惯性的引导下越走越远。我想,这才是我们的市场经常出现暴涨暴跌的真正根源。

  在过去的一年多时间里,惯性引导着众多非理性的投资者把市场推到了6000点,然后又以摧枯拉朽之势把所有的希望与信念全部击溃。而这还不是最可怕的,最可怕的是,惯性变成了习惯。很典型的例子是房地产,2003年的时候去看房,觉得上了1万/平方米的房子简直是在抢钱。可是四年过去了,现在要是能在上海中环内买到2万/平方米的房子,估计人人都跟捡到了宝一样。习惯,已经改变了我们内心中对房子的估值。而现在,习惯又在改变我们对股票价值的判断。如果我们真的适应了当前的估值水平,那么市场反弹的希望就会更渺茫,调整的时间和幅度就会更长、更深。

  遇到好多人,都喜欢问:你觉得会跌到多少点?我不知道,我其实很想问问,你习惯了么?我看到的是市场中悲观和恐惧的氛围,我想惯性还会把市场带到更低的位置吧,但我不愿意在A股市场的估值水平接近、甚至是低于成熟市场的时候放弃自己对价值的判断。理性的投资者一定是痛苦的,因为谁也不知道惯性会有多大,市场总是会超越价值判断的底线,所以我们看不到抄底成功的价值投资者。但是,从长期来看,真正为投资者创造价值的,正是这份痛苦的理性。

  你习惯了吗?我还没有。
 
网站导航 | 公司简介 | 法律声明 | 诚聘英才 | 征稿启事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用户反馈
欢迎访问证券之星!请点此与我们联系 版权所有:Copyright © 1996-